一直以来,中国都是世界有名的粮食生产大国,在古代中国我们常常自诩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富有四海,中华之物力绝对可以自给自足,虽然这句话有不少夸张的成分,但是中国粮食生产自给自足一直都是我们的骄傲,再加上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贡献,中国的粮食产量更是一年比一年的飞跃,截至2016年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的粮食总产量已经到达了61623.9万吨(12324.8 亿斤),这个数据也足够让我们骄傲的了,虽然我们是粮食生产的大国,但我们似乎也有着很多奇怪的问题,比如说中国的农民种地一直赚不到钱,然而我们的粮食进口却越来厉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的盘中餐,粮食问题。 一、奇怪的农业困局 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农业国,虽
...阅读全文
蒋高明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出现了“三高一低”现象,即粮食高产量、收购量高和库存高量、且价格低。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07亿吨,比2004年增加1.38亿吨,粮食连续十一年增产,增幅高达29.3%。但与之不协调的是,农民增产不增收。2014年小麦收购价一度回落到1元/斤以内,玉米回落到0.8元/斤。如果单纯从粮食“三高一低”的表观现象来看,似乎中国人吃饭可高枕无忧了——粮食那么多,又那么便宜,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形势。然而,如果深究起来,我们吃饭问题背后的隐忧却不容乐观。 第一,我国大部分省份粮食不能自给自足。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中,一半以上的省份粮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
2013年底中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其核心是“立足国内”和“适度进口”。近年来,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同时,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呈现全面净进口,进口增长迅猛,非必需进口过度问题突出,库存积压严重,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给粮食和农业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客观把握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创新农产品总量平衡思路,科学把握粮食进口的合理规模,保有必要手段确保粮食进口适度适当可靠,是确保粮食安全新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 一、适度进口首先要明确进口的合理规模,前提是对需求的把握以及对国内生产目标的定位 立足国内生产确保粮食基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5-04-25 09:48:36 美国学者布朗曾两次提出“谁来养活中国”。这个问题曾经一度引发中国决策层的高度警觉。近日,央视报道辽宁、吉林两省有粮库以陈粮顶新粮,恶意套取价差补贴等弊病,再次引发中共高层对粮食安全的警觉,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此事性质恶劣,要求进行彻查、依法问责,切实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主管农业的国务院总理汪洋也开始着手因对粮食安全的危机。 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领导人希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连年丰收实现“十一连增”,或许能够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着“定盘星”的作用。但在繁华的丰收背后,粮食储存的猫腻、部
胡言乱语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鼓吹台湾好的言论是越来越多了! 唉,身为中国大陆人,怎么能说别的地方好呢?且不说大陆原本就比台湾好,就算大陆没有台湾好,我们也不能说台湾好,是不是? 正所谓“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做人,首先要学会感恩。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论证一下大陆比台湾好,到底好在哪里! 有人说,台湾两千多万人口,人人都享有退休养老金;但大陆这边至少有1亿左右人口享有退休养老金;这一局大陆遥遥领先。 有人说,台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最低也有7200元(人民币);但是大陆公务人员的养老金,最低的比这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一局持平。 有人说,台湾公务人员的养老金,最高只有14250元(人
访问量 681385 更新时间: 2019-12-11 10:23:29©All Rights Reserved http://blog.mitbbs.com/PBSN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