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05-25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钱、性和贵族 |
男人拜性是“普世价值”喽,西哲不是说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么。
西方人大多情商比较高,就是社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比较强,他可以想一套作一套,很自然。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脑子转得开。政治上和生活上皆如此。比如他想要伊拉克的石油,却说是大规模屠杀武器。他想让你别过与他一样的生活,否则世界承受不了,却说是为了你的人权。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普通百姓,对这类问题的本质都是心灵相通的。因此, 在生活上,一时的浪漫,便叫实心眼的中国女人有外国男人都重情的印象,他所重者,是此时此刻的情,不干以后的事。对上帝发誓:I DO, 以后,该离婚离,该外遇遇,谁也不觉得是说了谎。
中国人脑筋比较死,一诺千金,为了永久的信誉,便显得即
...阅读全文 |
zwmpt 发布于2012-05-25 00:11:50 | 浏览[484] | 评论[1]
|
|
|
2012-05-24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陶渊明的恋家情节 |
从现代的观点看, 陶渊明是个标准的宅男。他有着严重得恋家情节。他的名作, 归去来兮词, 就是最好的证明。
归哪里去来,回家去也。在序中,陶渊明不止一次用到家这个字。“余家贫”, “家叔以予贫苦”,“彭泽去家百里”,可见“家”在陶渊明心中占着非常主要的位置。然而,这个家是由什么代表的呢,我觉得陶渊明所想说的其实就是他的老婆,而在讲究礼法得晋代,他并没有直接的讲出, 而是用“ 幼稚盈室”,“ 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替代了。但是在文章里,处处表现出陶渊明恋家情节, 恋老婆情感。首先他的叔叔是很有实力的人物, 以陶渊明之才名举荐他到朝廷去做官或者作自己的幕僚不应该是什么难事。 但是陶渊明所求的是去家百里的彭
...阅读全文 |
zwmpt 发布于2012-05-24 06:20:46 | 浏览[702] | 评论[4]
|
|
|
2012-05-24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那块禅板 |
虚云法师是位得道的高僧。关于他的事迹,有虚云年谱记录了直到他115岁的经历。其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法师住世120年,而且在入灭前的一个小时, 还自己走下禅床喝了水,并且向空而拜。这件事本身不是奇迹吗。现在网络发达,详细情形,可以在网上查阅。
而我所注意的是,在法师圆寂前的两三日,增经至少三次,对他的入门弟子提到他的禅板。一次是在说话间举起他的禅板问道,你们看有东西没有。另一次是用非常大声的说,你们看这块禅板,有东西没有!最后一次,还是举着这块禅板,对他很关爱的身边的几个弟子说,人活着,做事就要认真做事,做完了,就要像这块禅板。
可是,我一直在想,他三次所提到的禅板,到底“有东西没有”呢?法师没有
...阅读全文 |
zwmpt 发布于2012-05-24 02:21:47 | 浏览[430] | 评论[0]
|
|
|
2012-05-23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既亟只且 |
毫无疑问,儒家对诗经的注解搀杂了主观意识,以推行他们的政治理念。尤其是把国风中描写民间抒情诗,都牵强附会的解释成政治讽刺诗,使得后代对诗经中民歌的解释产生了疑问。对《邶风•北风》这首诗的注解就是这样被误导了。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北风其凉,雨雪其滂。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现代对这首诗的理解,依然没有脱离传统的注释。这种情况可以从网上查阅。这里我们只引用一个例子:
ª 《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中
...阅读全文 |
zwmpt 发布于2012-05-23 01:18:58 | 浏览[596] | 评论[1]
|
|
|
2012-05-22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大制不割 |
在翻阅一本现代人注释的道德经,有的地方解释得的确很雷人。比如把如太牢解释成国宴。字典中说, 牛是太牢, 羊是少牢。解释成国宴, 就失去了神圣的宗教气氛。老子是在说众人那种昏昏沉沉中了邪得样子, 而不是单纯的宴会的快乐。如果说这里还说得过去,那么关于”大制不割” 的解释似乎和我的理解就相差很远了。他说,大制,有大作为的人, 不割,完满无缺。难道是这样吗,我到网上查阅了一下, 更乱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样子姑且抄录几段。
比如网上有人问,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无割。”很不明白这句要怎么翻译呢?请高人赐教!
回答说:没有经过加工的木材在零散的时候就只能当作兵器,
...阅读全文 |
zwmpt 发布于2012-05-22 06:37:43 | 浏览[589] | 评论[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