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04-24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进一步说“登”字的含义 |
登字,上部分为“癶”,下部分为“豆”。癶,意思是两足相背,豆是古代的礼器,夏代是陶制的,到了殷商和周代就制成青铜器的豆。从这种分开相背的两足到祭祈的礼器的结合,加上登的古文含义为连年丰收,乃至史记汉书中祭神大典中的“上登歌”这种古老的没有管弦伴奏的歌舞,都可以想象出原始时代,人民为庆祝丰收的围着盛满粮食的仓罐歌唱跳舞的形象。分背的双足,就是欢快的舞步。
|
zwmpt 发布于2014-04-24 02:01:08 | 浏览[337] | 评论[0]
|
|
|
2014-04-23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何谓登歌 |
看到一点,说一点。还是关于“登”的读书心得。
《汉书,礼乐志》里说到这样的话,“乾豆上,奏登歌”。又说“登歌再终”然后飨神 。说明这“登歌”显然是一章敬神的打击乐和颂歌。《史记,乐书》中,也写道,“化不时而不生,男女无别则乱登”。《史记》中所说的“登”,应该就是汉书中的“登歌”。(这里的“乾豆上”,史书上的注解为,上果脯一类的食物,我则认为是,晒干的粮豆类。 或者是盛着晒干的谷物的礼器。)本文主要想说明的是“登歌”,“乱登”指的什么。
在《汉书》中,“登歌”是不用管弦伴奏演唱的:“独上歌,不以管弦乱人声,欲在位者徧闻之,犹古清庙之歌也”, 因为是“奏登歌”,因而也不是无伴奏的清唱,是由打击乐伴奏
...阅读全文 |
zwmpt 发布于2014-04-23 15:31:28 | 浏览[288] | 评论[0]
|
|
|
2014-04-23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
我们常祝愿“天下泰平”。原以为是没有兵戈丧乱,人民安享和平。读汉书食货志,才知泰平的原意:
“民三年耕,則餘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榮辱,廉讓生而爭訟息,故三載考績。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成此功也。三考黜陟,餘三年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餘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歲,遺九年食。”
意思是说,三年农业都有收成,而不是战争水旱虫灾的欠收,赋税和消费后,能存储一年的余粮,九年丰收则有三年的余粮便是一登,两登也就是有六年余粮,名为平,是十八年的好收成,三登是连续27年的丰收,存9年的余粮。为泰平。
|
zwmpt 发布于2014-04-23 12:45:46 | 浏览[297] | 评论[0]
|
|
|
2014-04-17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孝的三个层次 |
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司马迁传,汉书
|
zwmpt 发布于2014-04-17 15:57:19 | 浏览[316] | 评论[0]
|
|
|
2014-04-12 |
[发表评论] [写信问候] |
李将军到底是推了还是很抱了 |
读汉书,李广苏建传,到李广兵败受伤被俘,又伺机逃回一节。发现汉书的描写似乎和记忆中的不同,就查阅一下史记,李将军列传,的确有差异。见下面所录史记汉书中关于这一场景的描写,加横线处。史记说,李广“因推堕儿”,汉书说,“因抱儿鞭马南驰”。
後,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後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馀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兒马,因推堕兒,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馀军,因引而入
...阅读全文 |
zwmpt 发布于2014-04-12 08:27:15 | 浏览[324] | 评论[0]
|
|
|
|